除此之外,因农曆五月后,天气渐渐炎热,许多蚊虫、传染病也在此时蔓延,古人就在家中挂上「菖蒲」、「艾草」、「石榴花」、「蒜头」和「山丹」去除各种蚊虫病症;流传到现代,我们会在家门口挂上「菖蒲」、「艾草」等,也是承袭着古人的智慧喔!
你吃的是哪一种粽子呢?台湾的粽子,可粗略区分为「北部粽」、「南部粽」。
「北蒸南煮」作法不同,北部粽使用炒熟的糯米、五花肉、虾米、鱿鱼乾、鹹蛋黄、香菇等配料组成,完成后再入蒸笼,继续蒸熟;南部粽则是生米拌入滷汁,加入炒好的内馅,再放入滚水中煮到熟透。
因为作法的不同,北部粽口感较有嚼劲,南部粽较有黏性。
另外,还有客家粽,其中的「硷粽」晶莹剔透,煮熟后可放入冰箱冷藏,吃的时候沾上蜂蜜或砂糖,也很美味呢!
外婆不传包粽法随着时代的变迁,无论是内馅、配料或是包法,家家户户都发展出自己的方式;而现代人生活繁忙,也越来越少人知道如何包粽子,大部分都是由长辈做好,分送亲友。
现在,就跟着我们一起来看看外婆怎幺包粽子吧!
外婆包的是素粽,内馅有芋头、香菇、栗子、日本火腿、素花枝卷和土豆,全部都已炒至熟透:
米饭的部分,外婆使用的是「圆糯米」,圆糯米外形短圆,口感甜腻,需事先浸泡2~3小时,外婆说,她会用炒配料时留下的酱汁,与糯米入锅拌炒,炒到锅子里没有水分就可以啰!
※注意:炒到没有水分不是熟透喔,不能直接食用。
粽叶也要事先处理,洗过之后,浸泡在水中,到软为止。
外婆提醒我们,粽叶不能放到「全乾」,乾透会不好摺呢!如下图:
包粽的技巧就在粽叶上头,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学得会的呢!
粽叶有内、外两层,两层粽叶头尾要对齐;而内层摸起来平滑的那面,用来摆放馅料,粗糙的部分朝外:
接下来,摺出三角的形状:
再来,手的姿势也要跟着改变喔!
左手握住刚刚摺出的粽叶,舀米饭放入粽叶中,再摆放内馅:
第一层完成后,再舀入米饭,盖住配料,外婆还会在上面加上一颗土豆:
接下来,外婆要将粽叶合起来啰;
★分解步骤图1:
★分解步骤图2: